图说文化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>三耳专栏

联语今诠 连载第一期
来源:作者 宋立民   |   发布时间:2018-10-19   |   所属分类:三耳专栏   |   阅读次数:1198

667906998346190721.jpg


作者简介


    宋立民,男,河南宁陵人。1972年参军,1978年退役并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,1982年毕业执教商丘师范学院,为中文系教授,学报主编。1999年兼任河南报业集团《大河报》主任编辑、主任记者。2002年应聘为岭南师范学院教授,任新闻系主任、学报编辑部主任、舆情与新闻评论研究所所长。

    先后承担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基金等十余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,出版个人专著《智慧老子》《与阳光有约》《新闻评论的审美诉求》《新闻评论视域中的“鲁迅风”》《不悟斋韵语》《行走在当下的孔夫子》等8种。主编《编辑出版文集》《大传播丛书》《望海潮丛书》等7种。在《光明日报》、《文艺报》《南方周末》《中国电视》《艺术评论》等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,各类评论4000余篇。先后负责《中国文化报》、《中国妇女报》、《金融时报》、《大河报》等多家报刊评论专栏。杂文《清明祭》收入《中国新文学大系•杂文卷》,列名“中国当代杂文二百家”。先后获中国产经新闻奖、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、河南省教育厅社会主义劳动竞赛(教学技能)一等奖。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主编,中山大学博士答辩委员。


联语今诠


【开栏的话】对联无疑是中国独有的大宗国粹。宋代张唐英《蜀椿杌》记载,后蜀国主孟昶于公元964年除夕在桃符板上所刻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即对联的源头。集联大家梁启超说过,以我国文字构造,结果当然要产生这种“能令人起无限美感”的文学。而且,博大精深的对联文化不能仅仅靠过年写春联承继,值得发展、弘扬的“中华对联文化”琳琅满目。今辟“联语今诠”栏目,意在以古例今,用古近人的名联趣联稀释新近的文化新闻、社会新闻,以达融汇与镀亮联语文化之目的。

 

情系食宿说还乡

 

一元复始,万象更新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一者,万物之所以始也;元者,辞之所谓大也。”这“从头开始”的一年,时间总是分分秒秒地流逝。但是,作为个体的我们,是从“精神会餐”的读书开始呢,还是从小心翼翼的出行开始?大家自有歌子的考虑。然而,身在异乡的游子——无论打工族还是读书的青少年,总是要激起一件事:很快就要到传统节日春节了,于是回家就成了一个期盼与沉重齐飞的话题。

 

人生惟有读书好,天下无如吃饭难


陆放翁诗联:“万卷古今消永日,一窗昏晓送流年”,说的是读书跨年,有滋有味,居然忘记了时间和空间。

“单恐衡阳无过雁,书筒不至费人思。”2018年第一天,笔者收到寄自南开大学的新书:熊培云的《慈悲与玫瑰》,是在彼读研的晚辈所赠。那著作精装,包封,轻型纸,行距较大,阅读方便。而“在一本书里集中谈论慈悲”这种人的本性,自然是有深度的话题,与文史哲、社会心理诸家学科皆有关联,可登大学讲堂,亦可留在茶余饭后。于是自然记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里的掌故:乾隆进士蒋起凤诗联曰:“人生只有修行好,天下无如吃饭难。”后来“路人甲”改为对联曰:“人生惟有读书好,天下无如吃饭难”。“只”改作“惟”、“修行”改作“读书”,境界颇不相同。后人谓之“脱化”。或曰“人生”改为“世间”对得更工,无奈“世间”即天下,重复了。

进入“微时代”之后,网络阅读成为大家的日常行为,而纸质书籍的销路愈发促窄。以至于一些“90后”、“00后”果真把“甄嬛”、“芈月”、“手撕鬼子”当成了历史乃至“信史”。2018年下半年,笔者所在的高校全校公选的“鲁迅与传统文化”课上,面对文科大三的学生,笔者说:“读过四大名著的举手”,举手者寥寥无几。可见“惟有读书好”的古训正在被忘却或者被颠覆。“书中自有黄金屋”在某时某地已然变成了“屋中自有黄金书”,一栋房产的钱足足可以买一百套1500卷的《四库全书》,而一些富豪的豪宅里,墙上满满当当的“世界名著”不是书籍,而是油彩画上去的“杰作”。正所谓“文籍图满腹,不如一囊钱”。

然而,不读名著——尤其是本国本民族名著——的子孙是危险的。“吁嗟假学何其多,数典忘祖圣所呵”,对自己历史的无知,堪称另一种“吃饭难”。费尔巴哈说:“人就是他所吃的食物。”看一个人阅读的书籍,基本上课能够判定其精神品级。故此,新年伊始,“人生惟有读书好”的联语恐怕要“天天讲月月讲”才行。“英国人宁愿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”,此之谓也。

 

不需梁上称君子,偏向人间献技能

 

此联讥刺无德,入木三分。《后汉书•陈寔自传》说,做“梁上君子”的窃贼尚有“穷困无奈”的原因。而“偏向人间献技能”就是恬不知耻了。用电影《天下无贼》里的台词叫做:“最讨厌你们这群打劫的,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!

2017年岁末,哈尔滨“五星级酒店用马桶刷刷茶杯、浴巾沾马桶水擦地”的新闻引发热议。当即有朋友发来图片并配文字:“出游带辎重,心惊肉也跳。刷完马桶刷茶杯,天下都知道。”问题还不在“浴巾擦马桶”演变为“浴巾擦茶杯”,最后发展为“马桶刷刷茶杯”的变本加厉,而在保洁员的“实话实说”:“有客人的时候别这么刷,这是属于违章操作”!说明那是“明明白白我的心”,规章制度清清楚楚。但是,只要看不见,我就随手干。这就叫“偏向人间献技能”,反以为巧妙或者光荣。

而且,用那些疑似心灵鸡汤的“退回内心理论”另辟蹊径,笔者当即决定:从自己身上找对策:今后外出一定自带杯子、床单、拖鞋、洗漱用具……换言曰,遇到如此的“献技能”,大禹治水的“导”是不行了,只有用鲧的“堵”。但是,深思还是不妥:浴巾可以擦地板,被子同样可以。褥子能够擦茶盘,枕头也可以擦坐便。夫出游是否要把被褥枕头都塞进私家车的后备箱?

对付“技能”的办法何在?笔者记起20年前一小事:化学系老师用一个温度计一样的东西,伸进牛奶桶一量,便知牛奶兑水几何,弄得卖家面红耳赤。套用此法,尊敬的化学家可否继续发明一种“测试仪”,往毛巾、被褥里一放,立马测量出“清洁度”,还“星级消费”一个循名责实,让屡教不改者“永不得翻身”。

呜呼!“有天皆丽日,无地不春风”,新年该有新气象,该说吉利话。但愿笔者后半生再也不评论这个“不卫生”的题材。

 

衣上风沙叹憔悴,梦中灯火忆团栾

 

此乃金人元好问七律中的一联,写返乡的艰辛与期待。1237年,金已经被灭。他从山东冠县回故乡山西忻州,至太行山之小路羊肠坂,“老来行路先愁远,贫里辞家更觉难”。一边风尘仆仆,一边归心似箭,而且梦里依旧的阖家团圆的亲热。后人评价此联“成如容易却艰辛”,没有亲身经历写不出来。

看到今年13日的“春运首日火车票今日开抢”,下意识想到元氏此联。一个“抢”字,几多期待,几多急切,几多苦涩。前几年春节前,均有消息说“摩托车大军”从珠三角开往广西、湖南、江西乃至笔者的老家河南,曾记起老杜的“车辚辚马萧萧”而仰天长叹,遂上网下载上百幅“珠三角十万农民工骑摩托车返乡”图,细看,收藏,夜不成寐,起而记之:“无意点赞/微信推送的冰雪展/我起身眺望河南/把纸箱抬上支架/扎得心一样紧/给女儿绑牢裤管/夹在夫妇中间/车把抖动着大水壶/膝盖缠绕皮垫/北风西风/头盔是节拍器/酸雨冻雨/胶袋是不变的预案/向北 轰隆隆一路向北/胸中揣着爹娘/车灯对准家园/广州砸下冰雹/大雪刷白韶关/十万摩托大军/归途如何平安?”还好,去年已经开始有农民工兄弟开三五万元买的私家车返乡,今年大概更好一些——顺风车也多了,或许铁路的负担没有那么重了吧。


18.png

↑上一篇:第一篇
↓下一篇:联语今诠